第8次课-黑盒-正交-白盒

正交实验设计方法

因素:指自变量,用于测试中是指程序的各个输入。
水平:指因素所处的具体状态或情况,又称为等级。用于测试中是指输入的取值。

1.对比

全面搭配法:优点是能找到最佳,缺点是实验次数太多

简单对比法:实验次数少,但简单比较法方案的试验结果是不可靠的

正交试验设计方法,不仅兼有上述两个方案的优点,而且实验次数少,数据点分布均匀,结论的可靠性较好。

2.正交表的构成

正交表的形式:
L行数(水平数因素数)
如:L8(27)

行数(Runs):正交表中的行的个数,即试验的次数,也是我们通过正交实验法设计的测试用例的个数。
因素数(Factors) :正交表中列的个数,即要测试的输入数。
水平数(Levels):任何单个因素取值的最大个数。正交表中的包含的值为从0到“水平数-1”,或从1到“水平数” 。

3.就是个矩阵,要满足

整齐可比性

每个因素(列)的每个水平值出现的次数是完全相同的。

均衡分散性

任意两列(两个因素)的水平搭配(横向形成的数字对)是完全相同的。

4.实验次数(行数)

实验次数(行数)= ∑(每列水平数-1) + 1
如4个3水平因素,其实验次数为:4*(3-1)+1=9
利用上述关系式可从所要考察的因素水平数来决定最低的实验次数,进而选择合适的正交表。

5.设计实验方案

只要把所考察的每个因素任意地对应于正交表的一列,然后把每列数字“翻译”成所对应的因素水平即可。这样,每一行就是一个实验条件。
如前例,因素T,P,M都是3水平的,实验次数不少于
3*(3-1)+1=7次,可考虑用L9(3^4^)。因素T,P,M任意对应某3列,然后按行实验。

但是一般不减。

6.利用正交实验设计测试用例的步骤:

1) 有哪些因素(变量/输入)
2) 每个因素有哪几个水平(变量的取值)
3) 选择一个合适的正交表(见下页)
4) 把变量的值映射到表中
5) 把每一行的各因素水平的组合做为一个测试用例
6) 加上你认为可疑且没有在表中出现的组合

7.强调

  • 正交实验是减少成本,但是是有风险的
  • 适用于几千几万次的,少量的可以考虑全测

Myers(测试教父)测试方法选择的综合策略

  • 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使用边界值分析方法。经验表明用这种方法设计出测试用例发现程序错误的能力最强。
  • 必要时用等价类划分方法补充一些测试用例。
  • 用错误推测法再追加一些测试用例。
  • (白盒)对照程序逻辑,检查已设计出的测试用例的逻辑覆盖程度。如果没有达到要求的覆盖标准,应当再补充足够的测试用例。
  • 如果程序的功能说明中含有输入条件的组合情况,则一开始就可选用因果图判定表法。

白盒